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也是推动沿线国家人们携手并肩,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需求、共同愿望和共同梦想。建设“一带一路”,既是开展贸易流通、推动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搭建人类文明共荣之桥、促进各国文化交融之路。
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每到沿线国家都对那里的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积极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他深刻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这里我以为,在宏大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最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既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又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就是中华玉文化。这一文化集中体现在八个最上。
(一)中华玉历史最悠久。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在《中国古玉全集》出版前言中,开宗明义指出:“玉的历史,也就是玉开采和使用的历史,远远超过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在中国,细数诸多文物艺术,能超过并伴随中华文明,见证华夏民族演进、发展历程者,既非绘画、青铜器、陶瓷,亦非其他文物艺术,而是时间老人的见证者—玉器。玉器,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地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文化所没有或少见的。”“在中国历史上,诸多文物艺术大多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譬如青铜器发生在夏商周,纸质绘画出现于造纸术发明之后,唐三彩是唐代特有的雕塑艺术,瓷器到唐代趋于成熟、宋代以后才达到高峰,唯有玉器这条实物主线,才能较为形象直观地演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考古发现,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白色小石珠和黄绿色卵形穿孔的美石,说明早在18000年前,早期先民在打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狩猎工具的同时,就已发现了玉的独特美,并作为装饰品开始使用,以引起异性的关注。尤为重要的是,玉文化的历史经过原玉期、神玉期、王玉期的传承和演进,不仅没有衰落,而且走下神坛,走向民间,开启了繁荣至今的民玉期,成为中华文明的精华和演绎主线。而这一中华文明的精华和主线,沿着“一带一路”传播出去,使中华先人的文明因子与现代丝路沿线国家的文明因子相互融合,必然会产生更具鲜活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中华玉种类最多样。中国的玉石丰富多彩,产地遍布全国,种类复杂多样。从硬度看,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这是十九世纪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根据现代地质学理论提出的分类。“硬玉”专指翡翠,其摩氏硬度为7,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压手感。“软玉”指翡翠以外的玉石,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和田玉、玛瑙、水晶、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均属软玉范畴,其摩氏硬度不超过6-6.5。从产地看,玉可分为新疆和田一带的和田玉,辽宁岫岩的岫岩玉,陕西蓝田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南阳玉,因矿区地处独山,亦称“独山玉”。此外,还有昆仑玉、青海玉、南方玉、祁连玉等。据有关资料,全国生产玉石的省份有20多个。从历史看,玉可分为“古玉”和“新玉”,宋人曾将汉以前的玉器称作古玉,今人则将明清以前的玉器就称作古玉了。从矿区看,玉可分为老坑玉、新坑玉,或山料玉、籽料玉。从色彩看,玉可分多类,如和田玉可分为黄玉、墨玉、白玉、糖白玉、碧玉、青白玉、青玉等。翡翠分类更细,按种水分有玻璃种、水种、冰种、芙蓉种、豆种、马牙种、干青等;按颜色分有红色翡翠、黄色翡翠、紫罗兰翡翠、油青翡翠、墨翠、蓝水翡翠、黑色翡翠、铁龙生翡翠等。每一类按档次分,又可分为A货、B货、C货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法。
中华玉种类的多样性、质地的多样性、色彩的多样性、产地的多样性等,是由地球地质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构成了一个奇妙万千的玉石世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玉石文化。考古发现,无论是河姆渡玉器、良渚玉器,还是龙山玉器、红山玉器、三星堆玉器等,玉器的质地、大小、形制、图案、工艺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代表着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文明。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玉器的多种多样,不仅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佩戴需求,而且丰富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玉石尚且如此,其他文明更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种文明丰富多彩,竞相斗艳。我们应弘扬中华玉文化的包容性与吸引力,本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神,与沿线国家“琴瑟和鸣”,共同促进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三)中华玉品德最高洁。玉是天赐之物,是地球的精血,是地球的舍利子。上品美玉具有颜色纯正、质地细腻、手感温润、声音清脆、韧度极高等秉性。于是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把中华玉视为美德的化物,加以拟人化,不吝颂扬。《诗经》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诵,最早把玉比喻为君子之美德。至圣先师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他还把玉的品德系统概括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说”,认为玉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同时,还有战国管仲的“九德说”、荀子的“七德说”和西汉刘安的“六德说”等。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将玉高度概括为“五德说”,与君子应具备的“仁、义、智、勇、洁”相对应。他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挈(洁)之方也”。可见,由春秋孔子的“十一德说”到东汉许慎的“五德说”,玉德学说不断完善,成为社会精英所遵循的金科玉律,起到了规范社会的作用。玉德的核心是“仁”。如今,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既不是为了输出过剩产能、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更不是为了掠夺资源、转嫁环境危机,而是传承玉的美德,以仁义之心、行仁义之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口玉言”,携手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四)中华玉词汇最丰富。中国的语言修饰往往直观地体现在文字和成语典故中。“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属象形字,像是由三片玉组成,中间的一竖将其连贯起来,因而凡是玉统属的字都归玉部。由于在王玉期,有“王者佩玉”的金科玉律,故凡从王的字多和玉有关。《说文解字·玉部》126个,《辞海·王部》144个,《新华字典·王部》156个,这些字大多体现了玉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代人对玉的认识,反映了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玉文化。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今天国人取名大多选用含有琼、琳、璇 、珏、瑜、环、琪、璞、瑶 、碧、珅、玮、琰、瑷等字,这些字都是表示美玉的意思,而汉语中表示美玉的字不下100个。可见,追求玉的美好早已深深嵌入进国人的姓名之中。
尤其在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中,直接含玉字的成语多达143个,且大都是褒义性的。譬如: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的“冰清玉洁”;比喻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金口玉言”;比喻郎才女貌、爱情美满的“金童玉女”和“金玉良缘”;比喻变敌为友、变战争为和平的“化干戈为玉帛”。还有比喻人不学习不锻炼、就不会取得成就的“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为正义事业不丧失气节、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打破西方媒体的偏见,打消沿线国家的疑虑,排除干扰,减少杂音,就应积极把玉文化的文字解释和成语典故传播出去,以君子佩玉坦荡荡之行,履行“金玉之言”,制定“金科玉律”,团结“玉堂人物”,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创造“积金累玉 ”,最后克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五)中华玉故事最动人。京华美术学院院长项栋辉先生认为,许慎等人的“玉德说”,使“玉”同时具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特性,“石”是物质、具体的,“美”是精神、抽象的,这给人留下极大的运用范性与想象空间。事实确实如此。在中国最富神奇色彩的传说中,有关玉的故事浩瀚如海,什么西王母献玉、弄玉吹箫、女娲补天、雨花玛瑙等等,不一而足,难以言尽。可以说,每个盛产玉石的地方,都有一些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如,相传古时候有个叫燕赤羽的青年,与山官的女儿翠鸟相爱,但好景不长被仇人施以妖法,将他俩变成了石头,落到了现在的帕敢一带,化身成美丽的翡翠。因燕赤羽死时紧紧地抱住翠鸟,所以翡翠原石外部都有着红色的皮幔,里边才是翠绿的玉石。
再如,家喻户晓的“和氏璧”。说的是2500多年前的楚国,有个叫和氏的人,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厉王和武王,但这俩王不识货,听信玉工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脚和右脚,后来文王继位,找到和氏剖玉察看,证实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命人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逐以和氏之名命名为“和氏璧”。到战国后期,楚国用“和氏璧”作为聘礼向赵国求婚赠予赵国。秦国也想拥有之,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于是又有了蔺相如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识破秦王阴谋,力保“完壁归赵”的故事。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可见,一块玉演绎了一个时代的更替兴衰。
还有,在中国文学戏剧中,以玉为隐喻的故事也非常动人。如大家喜爱的经典名著《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在一个充满玉意的大观园里,不仅贾宝玉自出生就佩戴一块“通灵宝玉”,而且叫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官、玉桂、玉爱、玉钏、玉函的,比比皆是,真是玉满全书。戏剧和电视剧《金玉良缘》,则讲述了明朝初年永乐年间,掌管兵器制造局的朝廷世家金家独子金元宝偶遇古灵精怪的江湖女子玉麒麟,展开了一段轻松幽默又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赞美玉的故事和文学戏剧作品,介绍给“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这对沿线国家人们了解中华文明,形成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无疑大有裨益。
(六)中华玉工艺最精湛。玉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质地上,更体现在雕工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美感上。一块天然顽石变成国之宝器,不仅是匠师的手艺、工艺、技艺的体现,更是其思想、文化、修养的体现。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好的玉雕匠师,不仅给玉原石带来极高的附加值,而且能巧夺天工,化腐朽为神奇。在这方面,中华文明一直先于甚至胜于其他文明。早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发明使用了切割、钻孔、琢刻阴纹、阳纹、减地雕和抛光等工艺,开创了变形纹饰和神秘纹饰等装饰纹饰之先河,发端了对玉器的平面雕、立雕、圆雕等技艺,从而奠定了以后文明时代制玉工艺、玉器装饰和玉器审美的基础。尔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华玉雕艺术绵延不绝,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譬如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有位叫陆子冈的琢玉大师,发明了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等技法,创造了玉牌子,并落款留名,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把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代宗师。
再有,被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称之为“古有陆子冈,今见黄时康”的黄时康,开创了在翡翠上作画的先河。他以硬度极高的翡翠为纸,以雕刻工具为笔,在一块块翡翠牌子方寸间,营造红翡绿翠的光影浮动,犹如张大千笔下晕染开来的水彩,灵动婉转的刀工悠然划过,为这方水彩天地带来了生动的气韵。如同王院长所评:“他创造的画面是极为朦胧的,而我们随着一幅幅作品进入他的世界后,就会自然而然随着他开始缓慢而婉约的蜕变。以翡翠画画,而且画得那么纯情,那么婉约,自成一家,时康应是第一人”。由上可见,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勇于创新、匠师辈出、工艺精湛的民族,由这样的民族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必会遵循“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把“善用俏色”、“鬼斧神工”的技艺,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之中,以玉雕匠师的传神,把“一带一路”建设好。
(七)中华玉佩戴最养生。国人之所以喜欢收藏和佩戴玉器,不仅是出于审美需要,也是出于养生需要。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玉石的医疗保健作用。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药名著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有106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玉梳,玉锁、玉板指、手镯、脚镯、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等,都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有助于焕发精神,益寿延年。经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分析,翡翠、和田玉等高档玉石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由于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也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且味甘、性平、无毒,故经常佩戴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当然,玉的这些作用并非一天两日就能见效,而是“人养玉、玉养人”,身不离玉,玉不离身,天长日久,久久为功,方能见效。
在佩戴饰品方面,虽说东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东方人喜欢佩戴翡翠、和田玉以及其他一些玉石,如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等东方国家的妇女尤其是少女,大都在右手前臂紧紧戴上一只精美翡翠玉手镯,终生守此不舍,因而保持体形的婀娜多姿,典雅高贵。西方达官贵人和时尚青年更喜欢佩戴一些钻石、水晶、琥珀、红蓝宝石等,而这些矿石按中医理论同样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由此看,我们完全可以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向沿线国家宣传中医关于矿物药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使之造福于沿线各国人们,促进人类寿长康安。
(八)中华玉四海最闻名。古丝绸之路是自东至西的双向贸易活动,商人们不仅经营丝绸、茶叶、瓷器、布匹等,也经营香料、宝石、玉器等,也许把“丝绸之路”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首开了我国中原与边疆、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到了汉代,丝绸商人利用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发展了丝绸贸易。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中华文化,其中一定包括玉器文化。完全可以想象,按照“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不可一日无玉”的礼仪习俗,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远到波斯诸国;还是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达东南亚诸国直抵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或是丝绸商人伴着驼铃行走大漠孤烟,到达沿线诸国,身上肯定佩戴了不少精美的玉器,或示人欣赏,或与人交换所需的物品。
到了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在中国游历了17年,见证了玉石贸易。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新疆的河流中,出产一种特殊的墨绿玉,商人将这些墨绿色的玉运到库车或吐鲁番去赚钱。”后来,他把中国的玉器带入欧洲。到18世纪,乾隆皇帝把玉器作为国礼赠给英王乔治三世,正如1792-1794年英国驻中国大使马卡蒂尼爵士(Lord Macartney)所记载:“皇帝送给陛下的第一件礼物是一件玉如意,长12英寸。中国人非常喜爱如意,它代表和平与吉祥。”这件玉如意后来出现在1822年詹姆士·克利斯蒂(James Christie)编写的拍卖图录中。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参展的玉器盖杯、盖碗和花瓶等大放异彩。一位参观者写道:“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区的艺术品没什么能与玉雕花瓶媲美,它那纯净的质地、优美的造型、雅致的纹饰,真是精美绝伦。”
各位玉器爱好者,你们看到这个消息,真是你们的福报,玉器人网站欢迎你们经常访问学习,玉器人网由玉侠崔涛老师创建,现在有多名专业编辑为大家每天提供高质量的玉文化文章给大家免费学习!另外玉侠崔涛老师常年开设面授的和田玉鉴定培训班,翡翠鉴定培训,玉器老板全科班,珠宝玉石微营销培训班,金口玉言赢天下口才演说培训班,欢迎大家根据需求报名参加面授,这样学习的更全面更彻底,跟随才能得到精髓,常随才能得到真髓,报名玉侠面授培训班,可以迅速得到玉侠崔涛老师的真传,还可以进入老师的高端人脉圈子。真正让你在珠宝玉石行业少走弯路,节约你痛苦琢磨思考的时间和精力。我是玉侠崔涛老师的助理仵丹,我的手机18637770039,关于培训咨询和报名,请直接联系我!来吧,欢迎你参加面授,祝你早日成功。另外玉侠崔涛老师还有玉器人品牌的淘宝店,专门成本价为玉友提供玉器,需精美的性价比高的玉器,请访问玉器人淘宝店:https://fopusa.taobao.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