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的人而言,一杯茶水,就是解渴的机制,或者无聊时打发时间与焦虑的一个举动。
但对有的人来说,喝茶,是一种较为“循规蹈矩”的动作,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也叫——仪式。
喝茶,可以有仪式。
玩玉,可以有仪式。
生活,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零零碎碎,都可以有庄严般的仪式感,像苦行僧般的立规矩、守规矩。
仪式感,是别人给你的吗?
不,完全是你自己给的。除了你,也没有别人了。
喝一杯水,只有5-10秒的功夫,然而对于古人来说,又热闹又忙碌,煮茶、分杯、换叶、后续以及中间的茶道功夫,一套完整的动作,一次忘我的劳作,花下去的是时间,喝进去的是满足。
只要有“仪式感”,你就得“忙活”起来,一忙活,一折腾,一杯水,一块玉,就有了深刻的意义。
一个心爱的限量包包,一块珍藏的古旧手表,一幅难得的故人字画,包包提在手中,你就会惬意,手表戴在身上,你就会自信,字画挂在墙上,你就是心安,就是宁静。
原因只在于——你喜欢。
你喜欢你的珍藏,你的器物,更喜欢你去凝视、抚摸、品玩它的过程,这道流程,更像是一种自我的对话,也是你自己“定”下来的仪式,独自完成,独自监督,独自察觉,独自反思,进而是享受于它。
王石曾说:中国缺少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
对于设计打造出玉石器物的师傅们来说,最浅层是工法,尔后是工艺,最深才是工匠。
工匠,是有匠心的,有温度有灵魂有感情。只有注入了真诚与信仰的工艺,才称得上工匠,否则永远是流水线上可任意炮制的工法。再精准、再完整、再漂亮的作品,少了手艺人的仪式感与真感情,就多了燥气与火气,多了不甘寂寞的旁人心。
仪式感,是一个人的独自狂欢。
玩玉,是一个人的盛大筵席。
一件真正的玉器,因盛入了情感的温度、刻板的仪式,才有资格称得上是“器物”。在着手把玩、盘摩一块温润籽玉时,感受玉石本真的流动、匠师诚意的交流、本我的自然存在,心的质感也越发温厚,越加灵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经得起时光淬炼的,才成经典。
一杯水,一块玉,一个人,皆是如此。
我们说,越喝越有味,越盘越起性,越活越带劲。缺少了互动的灵犀,真诚的劳动,动作的仪式,就没有办法真正去体会你正在经历的。
一杯上好龙井,也只是一杯解渴液体,
一块温润宝玉,也只是一块灵岩矿物,
一个心灵至交,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当然,在做人、玩玉或喝茶的路上,你做到极致,仿入无人之境,那苛刻守旧的仪式感过后,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一块玉也只是一块玉,一个老友,就是一个来过的老友,别无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