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有规律,有弹性的,包括和田玉籽料。
当下的籽料市场,原石仍是重中之重,上涨趋势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尤其是带皮色又色肉俱佳的精品料子,价格一路飙升,令人咋舌。
这样的市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买得起的人疯狂买,买不起的人干看着......很大可能,以后的高端原石市场,会直接被部分实力人群包括大的玉商、工作室、大师还有玉石圈子外的企业家、大佬、富豪、相关部门等等给垄断下来。
和田籽料只会越来越稀少,如今政府屡次下大力气禁挖封矿,出来的新料到目前年底可谓凤毛麟角,但我们也看到,整个原料市场涌入的玩玉人群却在不断增加。新的巴扎建立起来,去往和田的内地人越来越多,大料与好料却凤毛麟角,这不是说好籽料都没有了,而是被某种程度上“藏”起来了。
拥有好料子的商人们明白“好料子更适合卖给大客户”的现实境况,所以屯料细料严重,这样做,会进一步加剧精品原料恐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玩家们能见得到、买得到好料子的概率,似乎越来越低了。
而另一边的籽料成品市场,也处在“夹缝中”的境地,很是尴尬。
面粉高过面包的现象持续影响着和田玉籽料加工市场。原料成本升高,物价人力成本房租佣金都在上涨,花重金买回来的料子做成品件却价格卖不过原料的钱......这其实并不正常。
原石一涨再涨,市场蜂拥而至,人们买不到好籽料,却仍想要好籽料,买不到精品原石,却偏偏要精品原石。代表着中国传统精粹的“玉文化”却往往是由籽料雕件完成的,那种花时间花功夫花感情花手工,一刀一笔,一琢一磨,做出来的玉雕作品,蕴含着匠师们的技艺、心血还有文化沉淀。
原料市场在疯狂,在买卖,在喧嚣不已。
唯有玉雕才真正懂得玉石之美,温润之感,文化之重。原石纵有璞素之貌,原始之味,但未经雕琢的,在玉商辗转之中,不过是一块承载交易与金钱的冰凉石头。
是玉文化,才得以让籽料,让和田玉,从石器时代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断不了的不是籽料本身,而是华夏人的血脉相承,这跨越8000多年的牵扯,正是由玉文化来完成的。
原石之外,玉雕作品,很有必要。
而有实力的工作室与大师们花重金买来原料,不会放弃玉文化的雕刻与琢磨,唯有作品,带着温度与感情的玉雕作品,被人们佩戴、欣赏、流传,才是真正的玉之道,而不仅仅是金钱交易的数字游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