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2018说到就到。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和田玉籽料市场发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以下排列不分先后顺序。
2017籽料,走“红了”
△ 6件国家级玉雕大师作品入藏大英博物馆,其中苏工玉雕4件,海派
玉雕1件,扬州玉雕1件
△ 苏工玉雕作品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 扬州玉雕亮相法国卢浮宫
△ 8月和田全面封矿禁止采玉
△ 160万成交一块洒金皮原石
△ 王健林1.3亿买下崔磊一件籽料作品
△ 苏州25万+宝马买红皮原石
△ 45万9克聚红皮籽料原石
△ 石佛寺大佬现身包场买籽料
△ 980万枣红皮籽料原石拍卖
△ 白玉瓜棱提梁壶7547.5万成交,刷新玉雕世界拍卖纪录
△ 李连杰买和田玉籽料成品
△ 桥头老巴扎拆除,转移至新巴扎和田玉都城
△ 下雪的玉巴扎不打烊
2018籽料,如何走?
纵观这一年的市场,以及年末玉巴扎上交易情况,籽料这一年,原石在价格的峰岭上一路领跑,玉雕市场做出的成绩也令人瞩目。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一下新的一年和田玉籽料将迎来哪些趋势与变化?
籽料在巴扎上,经过去年一年价格整体上至少翻了一倍,而有部分普品料价格甚至升到了年初的2倍。当地的阿达西说,之前没卖出的老料子根本不愁,到年底本钱已经翻了2倍。
2017年末年尾期间去往和田的巴扎上,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汉人玉商面孔出现在玉料市场上,部分当地的维族人直接将手里“囤”或者积累的好料子收起来就是为了等内地玉商或大买家过来,这部分客户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江浙等地的玩玉收玉人群。
而与此同时更多汉族人开始参与到和田矿区的土地竞拍中,如果实力够的话,拿到地,挖到玉,玉料一旦流出和田进入内地,价格只会高不会低。
如果说以前玩玉玩籽料是看谁手上有“钱”,到后来变成看谁手上有“料”,而到后面,很有可能就变成看谁手上有“地”。尽管挖玉成本不断上升,且难度只会越来越大,挖出的料子相应越来越少,但是有实力或者直白一点手上有资金有渠道的大玉商包括当地人或内地人一旦竞得土地,基本上料子不到巴扎上就被运出和田销往内地,届时不仅是买家玩玉成本,大批买料子的工作室与玉商成本都会随之上涨,圈地变圈玉,并非不可能。
这样只会导致新料子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少地出现在玉巴扎上,新料子少,老料子尤其是精品料价格无形中就会因需求上涨被抬,打个比方,前不久很典型的一个事件,一块黑皮料开价7、80万,30万的砍价根本就不卖,结果最后被出价50多万的北京客户买走了。籽料精品贵就贵在“少、精、需求大、有市场”,这样的料子现在很“硬气”,手握如此“重料”的卖家也很“硬气”。
那么和田是真的一点籽料都挖不出来了吗?这也不可能。但是能挖的地方都被挖了个底朝天却是真,有的地方可能有籽料,但是眼下不会大动...而没有实力竞拍土地的当地人只能偷挖籽料,虽说籽料屡屡禁挖,但挖玉这个事基本上不会绝对禁止,有的乡下口子老河道老山村没办法,可能会出点新料子,只不过不是被当地玉商在那等着收上来,就是在村口被临时拍卖了,总之还没到城没到巴扎,料子就没了.....
△ 挖了18年玉的老人
而我们转到玉巴扎上翻料子,会发现“价高、普多、精品少”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愈演愈烈,尤其是中低档料子区域,不少是“熟面孔”,就是说卖出去了的料子可能又被维族人收上来继续转卖,但料子还是那块料子,价格早已不是那个价格。
有的人手上可能有大把大把的好料子,有的玉商则没有料或者靠以前存的一些料子做活,而精品料一路飘红上涨,下乘边角料则又卖不动好的价格,玩玉人有实力大把的好料可以选,有的则连精品料碰到的概率越来越小...原料市场上,料子与价格两极分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未来2018年,籽料的价格区间大概有四:顶级籽料比如藏品级别的,价格很高,顶级货,量少品尖,升值空间大,价格不具市场普遍性,玩家拥有者也是少部分群体;高档籽料稳中有升,幅度不大,品质较顶级料差点;中端料玩家群体广大,性价比较高,多是老料,价格稳定略有升;低端料则价格维稳,普遍较低,品质也低下。

评论